1. <em id="lz2i8"></em>
      2. <span id="lz2i8"></span>
        <th id="lz2i8"></th>
        <dd id="lz2i8"></dd>
        <progress id="lz2i8"></progress>

      3. 咨詢電話:021-31129781

        新聞中心
        最新新聞
        聯系我們
        • 電話:021-31129781
        • 地址:楊浦區邯鄲路220號
        聯系我們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最新新聞

        復旦和河西,十年心手相牽

        七彩丹霞,千年絲路。坐落于此的河西學院,是蘭州至烏魯木齊間唯一一所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2013年6月,復旦大學正式啟動對口支援河西學院工作,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全面助力西部發展。從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到科學研究、服務社會能力等,博學篤志、切問近思之風,從黃浦江畔吹至河西走廊。

        十年幫扶路,揚帆再起航。復旦、河西繼續攜手,共譜對口支援系統發展新篇章,為振興西部高等教育貢獻力量。

        7月19日,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帶隊前往河西學院考察調研,走訪敦煌文化傳承創新中心、賈植芳藏書陳列館等教學科研場館,參觀對口支援十周年主題成果展。在復旦大學開展主題教育之際,這也是學校黨委班子調研西部幫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十年兩校師生走動緊密、交流密切,兩校之間結下了深情厚誼,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痹?月19日上午召開的復旦大學對口支援河西學院十周年工作會議上,金力表示,復旦將一如既往做好對口支援河西學院工作,著力于特色學科,精準推進對口建設任務,重點支持河西學院文學、史學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培育等工作,辦好機制化的學術交流活動,繼續推動兩校醫學院的深度合作;著重在人才交流上優化機制、提質增效,支持河西學院培養更多“留得下、帶不走”的本地人才隊伍;著手于聯動合作,拓展“對口支援+”品牌輻射效應,探索深化“復旦+河西學院+甘肅”的模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甘肅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李剛在會上指出,十年來,復旦大學信守承諾,真心真意幫,真刀真槍扶,體現出復旦人的家國情懷和人間情懷,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術和學科建設、提升學校管理服務水平等方面給與河西學院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對口幫扶,為甘肅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河西學院珍惜對口支援機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內因和外因并重、物質和精神并舉,在復旦大學幫助下,通過自力更生實現更好發展。希望復旦大學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幫助河西學院,植根河西,流芳百世,為推動河西學院、河西地區、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河西學院黨委書記梁兆光介紹,十年來,復旦大學幫扶見真情,河西學院借力促發展,形成了“以事業為目標,以情感為紐帶,以機制化的支援項目與合作平臺為抓手”的長效合作機制和“全方位、多層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對口支援工作格局,實現了“師資隊伍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學校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的四大對口支援工作目標,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實現了學校從本科教育向開展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河西學院將以此為新的起點,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依法治?!睉鹇?,深化對口支援工作,做足河西文章,產出特色成果,建強絲路名校,答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富民興隴的時代答卷。

        出席會議的還有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曉陽,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國珍,張掖市委副書記、市長趙立香,復旦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許征,復旦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志敏,河西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周勇等。周勇作復旦大學對口支援工作情況匯報。

        東西結緣,推動信息化走向全省前列

        從上海到張掖,2500多公里,路途要花一天時間。

        十年里,卻有人頻繁跋涉于兩地之間——他就是最早參與對口支援河西學院的復旦人之一、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教授、時任復旦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宓詠。

        張掖,古稱“甘州”,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得名,多有山地和戈壁、沙漠地形,氣候干燥,冬天氣溫最低達零下三十度左右。

        宓詠為河西學院師生作學術報告

        今年62歲的宓詠從小在上海生活,卻比許多年輕人還適應這里的水土,這與他曾在此對口支援3年不無關系。

        2011年,時任河西學院校長劉仁義在復旦掛職期間,了解到復旦信息化建設的雄厚實力。2013年兩校正式結對后,宓詠受邀參與至河西學院的信息化建設中。

        復旦大學支援河西學院簽約儀式

        復旦人習以為常的信息化應用,如“校園一卡通”、自助打印、智能監控系統等,在當時的西部還是新鮮事物?;仡櫾诤游鳌皬牧闫鸩健钡倪^程,宓詠體會深刻:“做好信息化的應用必須因地制宜,一方面要了解業務需求,另一方面要考慮實際條件,不能把復旦模式簡單照搬過去?!?/p>

        深入調研師生需求后,宓詠針對教育資源共享搭建平臺。在視頻教學尚未普及的當年,這讓河西師生通過網絡第一時間能看到復旦的課件。面對學生宿舍無法上網的問題,他帶領團隊在冬季開工埋線,幾經波折,推動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諸多項目,都是甘肅省內高校最早實際投入應用的。

        河西學院校園卡自助服務系統

        兼職河西學院信息技術中心主任的3年,宓詠不僅沒有放下復旦原有的工作,還帶領河西學院的信息化團隊建成“校園一卡通”“無線校園” “智能監控平安校園”等信息化建設項目,成功搭建了信息化教學支持和服務平臺、教師教學發展平臺、教學資源融合管理平臺,使其信息化建設水平躍居甘肅省高校前列,吸引各單位前來取經,帶動了整個西部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卸任之際,河西學院開出的報酬,宓詠一分未留,而是將三分之二用于設立面向河西學院學生的獎學金、三分之一捐給相輝堂的修繕項目。

        “支援西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卞翟佔罡行牢康?,莫過于看到各項信息化項目良好運行至今,更有一批批復旦人接過自己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在河西大地書寫對口支援的新故事。

        與宓詠一樣,復旦大學先后有850多名專家學者、干部和學生到河西學院開展對口幫扶支援工作。而河西學院也有1000余名師生以各種形式到復旦學習提升。

        這一場十年的雙向奔赴,為河西師生帶來了前沿知識,也為學校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

        薪火相傳,共鑄學術交流科研平臺

        走進河西學院圖書館五樓,躍入眼簾的,便是墻上的復旦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這里是賈植芳藏書陳列館和復旦學者文庫,也是復旦文化和河西文化交融發展的重要陣地。2014年,復旦大學為河西學院捐贈賈植芳藏書、圖書館部分藏書和復旦出版社新出版圖書37000余冊,均藏于此。

        復旦學者文庫

        已故復旦大學著名學者賈植芳先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家,也是復旦與河西心手相牽的橋梁。以捐書為起點,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陳思和與《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作家李輝在河西學院牽頭設立了學術文化交流平臺——賈植芳講堂。

        陳思和教授主講的賈植芳講堂第26期

        在李輝、陳思和等賈門弟子的精心策劃組織下,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作家馮驥才、畢飛宇,劇作家全勇先、何冀平,著名導演陳曉卿等人先后來到河西學院演講。如今,賈植芳講堂是已是河西學院最為亮眼的學術品牌,更是河西學院的“精神地標”。河西學院文學院院長趙建國說:“這個學術交流平臺的影響力,在整個甘肅都是非常深遠的?!?/p>

        “賈先生的書在哪里,靈魂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标愃己驮f,河西師生沒有辜負賈植芳先生的關懷和信任,他們在新時代將他的事跡和情懷不斷傳唱,讓“把‘人’字寫端正”這一訓誡生生不息。

        不僅有賈植芳講堂,十年來,復旦大學500多位專家教授來校開展學術交流,共舉辦200多場學術報告會,召開百場工作座談會。其中,復旦-河西人文與科學高端學術論壇已成功舉辦10屆。一場場復旦學者的高水平報告,使河西師生開闊了學術視野,領略了大師風采,感受了學術魅力,有效促進了學校優良學風的培育,實現了復旦文化與河西文化的深度交融。

        復旦-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協同發展研究院揭牌

        河西走廊是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地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節點。復旦、河西還利用各有優勢的地理位置和學科特點,聯合組建了復旦大學民族中心河西研究基地(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史地中心河西研究基地(河西史地與文化研究中心)、復旦-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協同發展研究院等8個學術研究機構和科研平臺。這些科研平臺成為雙方合作開展戰略與政策研究、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

        多點開花,助力師資隊伍邁上新臺階

        多年勠力建設下,河西學院教育、農業、旅游管理3個專業成功設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今年正式開始招生。這一質的飛躍,與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提高直接相關。

        從“輸血”到“造血”,十年間,河西學院先后派出22批400多名教師到復旦大學進修訪學,定向培養博士碩士教師137人次。大批教師通過脫產攻讀學位和進修訪學,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得到轉變,知識結構和學歷結構得到極大改善,高職稱、高學歷教師比大幅提高。

        2013年,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師柳紅波作為第一批赴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前往上海。初到復旦,他就被濃厚的學術氛圍所感染,“視野一下子被打開了”。

        柳紅波博士畢業時在復旦留影

        在復旦,柳紅波全身心投入學習,得到了規范的學術訓練,教學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2015年,回到河西學院授課的他,獲得“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榮譽。2019年,他取得旅游管理專業博士學位。

        截至目前,柳紅波共主持省部級課題7項,“不少研究思路都得益于當時學術交流,各種學術成果也與復旦的學習經歷有相當大的延續性”。就在今年,他以教務處副處長的身份來到復旦教務處掛職,再次感到收獲滿滿。

        十年來,河西學院先后選派14批48名中層管理干部在復旦大學各職能部門掛職學習鍛煉,舉辦干部專題研修班4期,220多名干部參加專項培訓。通過干部掛職鍛煉和培訓學習,河西學院促進了學校管理服務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有效提升了干部管理服務水平,并為推進兩校二級學院、職能部門之間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礎。

        2013年4月河西學院第一期赴復旦大學培訓合影

        另一重大轉折點,是在2014年12月。原張掖醫專、張掖市人民醫院整體并入河西學院,醫學本科教育成為學校發展新的增長極。復旦大學以實際行動從師資培養、專家支教、學術交流、全科醫生培養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幫助河西學院醫學本科教育迅速走上了快車道。

        復旦大學專家對河西學院醫學專業教師進行分課程“點對點”培訓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堅持“五年一輪回,總結再提高”,對河西學院醫學本科師資開展“一對一”“點對點”帶教培訓指導,同時選派部分緊缺專業基礎課教師到校支教,有力保證了醫學本科教育發展初期的人才培養質量,首屆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學生醫師執業資格考試合格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河西學院60多名醫學專業教師在復旦進行學歷提升、進修、訪學及各類短期培訓、學習,使醫學院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河西學院聯合舉辦的““5+3’醫教協同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研討會”在河西學院召開

        目前,河西學院已有9個醫學類本科專業,醫學類本科在校學生四千多人。河西學院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也已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共育人才,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

        遠在莫斯科河畔,正在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王玫酈,依舊時常憶起在復旦的求學時光。2018年9月起的兩年時間里,就讀于歷史學系的她,跟隨劉永華老師前往蘇州開展田野調查,赴岳麓書院參加游學,在陳雁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本科生曦源學術項目……

        “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即學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場報告,寫好每一篇論文”,如此便不負“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的承諾。王玫酈無比感激復旦,讓她收獲知識、思想、勇氣,更為她打開了更廣闊的天地。

        河西學院首批赴復旦大學聯合培養的10名同學報到

        她前往復旦學習的機會,源于復旦大學與河西學院于2016年啟動的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截止目前,已有三屆共60多名畢業生,尚有30多名學生在讀。選入培養項目的學生,根據自身專業所屬,從“文、理、醫”三大學科中各選一個專業,按照“1+2+1”“3+1”的模式開展兩年的學習。

        項目開展以來,復旦大學開放共享通識教育名師課程9大類189門次,接收4批共23名學生來到復旦大學教育部人類學重點實驗室學習,邀請12名優秀本科生參加暑期課程提升計劃,為河西學院的學生搭建了優質的學習平臺。

        就在去年,本科就讀于河西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雷少杰,通過考研踏入復旦校園,成為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

        2年前的夏天,正是在為期一周的復旦暑期課程中,她邂逅了來自復旦社政學院的趙芳、陳虹霖老師。老師專業的講授和獨到的見解給予她很大啟發,也在她心中悄然種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種子。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復旦大學和河西學院共同肩負的重任。復旦對口支援河西學院,促進河西學院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與區域發展能力。

        自提出“千人進疆就業計劃”以來,河西學院十多年里派出28批、共計一萬多名師范生赴新疆進行頂崗實習支教,帶動了一萬多名畢業生扎根新疆,成為甘肅乃至全國內地高校向新疆輸送人才最多的高校。

        河西學院學生赴新疆支教

        復旦大學對口支援河西學院工作,早已不僅限于兩所大學之間的支援與合作,已成為以河西學院為支點,輻射到當地政府、學校、醫院等多個方面。對口支援服務半徑不斷延伸,構建起復旦大學與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協作機制。

        十年如梭,山海情深;同心追夢,共創新篇。站在新的起點,復旦大學將與河西學院將繼續加強戰略協作、互學互長,共同推進兩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在新征程上譜寫對口支援新篇章。



        欧美巨乳少妇一级a片视频_男人天堂精品视频在线网站_欧美综合在线视频_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天天舒服